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耗费的观念(3)

决定着财富的非节制性的生产和消费因此显现为相对的功用性。
    4财富阶层的功能性耗费
    炫财冬宴的观点,严格地说,应该为一种竞技型的耗费作准备,这种竞技受挑战所激发,并导致回应。更准确地说,它应该为这样一些形式作准备:对古代社会来说,这些形式和交换是不可区分的。
    认识到这种交换在起源上是直接受制于某种人类目的,这一点很重要。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它同生产方式进程相关连的发展,只是在受制不再是直接的那一时期才开始。这种生产的功能性原则要求产品至少临时性地不再缺失。
    在市场经济中,交换过程有一种攫取意义。财富不再置于赌桌上,它们变得相对稳定。只是到了这种稳定性十分安全,即使是重要的缺失也不会对它产生危害的时候,这些缺失才服从于非生产性的耗费体制。在这些新的条件下,炫财冬宴的基本要素不再以直接竞技性的形式出现。耗费仍旧注定了是要获取或维护社会地位,但首要的是,它不再持有这样的目的:使另一个人失去他的地位。
    尽管存在这些减弱,奢华性的缺失,其最终功能,仍旧普遍性地和财富相关。
    从多多少少有些狭隘的观点看,只有财富部分地献祭在非生产性的社会耗费--诸如节日、场景和游戏--中,社会等级和财富的拥有才密切相关。人们注意到,在原始社会,人对人的剥削是相当微弱的,人类活动的产品大量地流向了富人,这不仅是因为这些富人据称提供了保护或者社会领导服务,而且也因为他们必须支付集体性的场景耗费。在所谓的文明社会,财富的基本义务只是在最近时期消失的。异教的衰落导致了竞技和膜拜的衰落--富裕的罗马人有义务为这种膜拜和竞技支付钱财。这样,据说~教使财产个人化了,财产的拥有者全权控制着其产品,并废除了其社会功能。~教至少废除了耗费义务,因为它用自愿施舍替代了习俗性的异教耗费。自愿施舍的形式既可能是富人向穷人的捐赠,也可能先是(也是最重要的)向教堂、后来是向寺院的极其重要的捐赠。在中世纪,这些教堂和寺院真正地承担了大部分的壮观性场景功能。
    今天,这些重要和自由的非生产性社会耗费形式已然消失了。然而,人们不应就此得出结论说,耗费原则再也不是经济活动的目的。
    财富--其征候表示为病态和耗尽--的某种演化引发了人们的内心羞愧以及小小的伪善。一切慷慨、纵欲、过量的行为都消失了。个体活动所依赖的竞技主题渐趋熄灭,它们象打嗝一样可耻。资产阶级的代理人采用一种隐蔽方式,他们养成一种压抑和心烦的习惯,将财富的展示藏在紧闭的大门之后。而且,中产阶级--雇主和小店主--获得了普通或者少量的财富后,就设法降低和延缓奢侈的耗费,这其中,除了与令人心烦意乱的仇恨相关的徒劳努力外,什么东西都没有剩下。
    对于那些没有勇气来宣告这种陈腐不堪的社会应该被革命性地摧毁的人来说,这种诡计变成了生活、工作、受苦的主要原因。在现代银行的周围,如同夸扣特尔的图腾旗杆周围一样,一种想炫耀夺目的欲望刺激了个体,并使他们进入小小的展示系统中,这个展示系统使他们彼此处于视而不见的状态,他们如同在一个眼花缭乱的光线中表演一样。离银行几步之遥,商店陈列窗后面的宝石、衣物和汽车在等待着这样的日子:在这一天,它们有助于确立一个阴险的工厂主甚至是他更为阴险的老婆的不断扩充的显赫辉煌。在较低的层面上,镀金钟、餐厅碗橱和人造花同样地给杂货商和他的妻子提供了无耻的服务。嫉妒在人们之间出现,就像它在未开化的野蛮人之间一样,并且具有同样的残酷性。只有慷慨和高贵消失了,与之相伴的只有富人和穷人的剧烈对照。
    作为拥有财富的阶级--财富阶层接受财富的同时,也接受了功能性耗费的义务--现代资产阶级的主要特征就是拒绝这种义务。它通过这一事实和贵族区分开来,即它总是为自己消费,只是在自我内部消费,换句话说,就是尽其所能地将其耗费避开其他阶层的眼光。这种特殊消费形式的原因最初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财富是在更为有力的贵族阶层的阴影下得以扩展的。资产阶级发展出来的理性主义观点始于十七世纪,它是对这些令人蒙羞的受限制的耗费观点作出的回应。理性主义的意义指的就是对世界的严格的经济再现--在此,经济是就这个词的普通意义、资产阶级的意义而言的。这种耗费的仇恨就是资产阶级的存在理由和辩护理由,同时也是他们令人恐怖的伪善原则。资产阶级的根本不满就是封建社会的奢侈。在掌权之后,由于他们的积攒习惯,资产阶级相信,他们能够令人信服地统治更穷的阶级。由于资产阶级不能掩盖他们的肮脏嘴脸--这张嘴脸如此贪婪低贱,如此骇人卑琐,以至于一切人类生命,看过这张脸后,都会退化--一旦人们不再爱他们了,人们也不能像仇恨先前的统治者那样仇恨他们,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正确的。
    与此相反,通过将资产阶级的存在表征为人的羞愧和阴险的对功能性耗费义务的废弃,人们的意识就被归纳为深深地维护耗费原则。
    5阶级斗争
    要使耗费停滞不动,要符合一种利益权衡的推理,资产阶级社会只能设法培育一种普遍性的吝啬。人类生活通过一些人的努力--这些人将当代理性主义观点的后果尽可能推向深远--在不可约简的需求范围内重新发现了一些波动。传统的耗费模式的内容已经变得萎缩了,活生生的繁华喧闹已经丧失在史无前例的阶级斗争的爆炸中。
    阶级斗争的内容可以在上溯至古代时期的耗费过程中被观察到,在炫财冬宴这里,富人分配其他穷人为他提供的产品,他试图超过同他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但是,他能预见到的最终的尊位,其目标就是和贫民性进一步隔离。这样,耗费,即便它可能是一种社会功能,它也直接地导致一种竞技性的分隔行为和明显的~的分隔行为。富人消费穷人献出的产品,把穷人纳入卑微的范畴中并对之进行羞辱,进而使他们成为奴隶。现在,很明显的是,通过奢华世界的代代相传,现代世界已然接受了奴隶,它为无产阶级保留了这一位置。毫无疑问,资产阶级社会是装作根据理性原则来进行统治的,而且,从其所作所为来看,它也常常认识到人的某种同质性,因而,它也并非毫无异议地接受了似乎能对人自身构成毁灭的阶层分界。然而,对阶层分界的这种抵制最多也就是理论上的。在理论上,工人和那些主子权利平等,平等的字眼甚至刻写在墙上以正视听。但是,那些主子们行事起来似乎他们就是社会本身的表述。他们热衷于表明--这是他们最最严肃地关心去作的--他们一丝一毫也不分享他们的雇佣工所受的羞辱。工人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活命而生产,但老板的行为是为了将劳工陷入一种丑恶的堕落状态--因为在下述两者之间根本没有可能~:一方面是老板通过他们的耗费模式所寻求的性格特征,这使他们常常显贵于人类的卑微性之上;另一方面是这种卑微性本身,而老板的性格特征就是这种卑微性的功能。
    与那种竞技性的社会耗费观念相反,还存在这样的表象:大量的资产阶级努力来改善众多的工人状况。但是这种表象只是现代上层阶级的胆怯表示,他们不再有力量认识到他们的破坏性行为导致的后果。资本主义为了援助无产阶级并给予他们爬上社会阶梯的机会而从事的耗费,只能证明他们(由于耗尽)无力实施一个彻头彻尾的奢华过程。一旦穷人的缺失实现了,富人的快感就一点点地掏空了、被中和了,它让位于某种漠然的冷淡。在这样的条件下,为了保持一种漠然所相对认可的中性状态(尽管有一些令人烦恼的因素如施虐狂和怜悯,但这种状态还是存在),用一种新的耗费来补偿富人对穷人的羞辱性耗费会是有用的,这往往会减弱他们对穷人的羞辱。老板的政治敏感,同某种局部性的昌盛发展一道,不时地使这种补偿过程扩大。这样,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里,尤其是在美国,这个原初补偿过程的发生仅仅是以相对小的一部分人口为代价的:在某种程度上,工人阶级本身也被动地参与其中(当像黑人那样的公认的原初性的卑微阶级也在促成这一点时,尤其如此)。但是,这些诡计,其重要性无论如何也是极其有限的,它决不可能更改高贵和低贱的人群之间的区分线。社会生活的残酷竞争在不?的文明国家中都是一样的。在这些国家里,富人的带侮辱性的辉光诋毁和贬黜了较低阶层的人性?BR>应该补充的是,主子的残酷性,在任何情况下,更多的是与心理上的毁坏意愿相关,而较少地与毁坏本身相关。这种残酷性的减弱,是对古代奢华过程的普遍衰退的一种回应,而这种奢华的衰退正是现代时期的特征
    
上一篇:反城市文化的现代化悖论 下一篇:流之幻—流坑村写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