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2)
资创业的政策机制不活,投资环境亟待完善。与沿海省市相比,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借助外力、引进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针对国际性大财团、大公司、大企业的照商投资工作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政府引导性投资不足,风险投资和技术产权市场发育不健全,资金“瓶颈”使许多有生长力的中小企业生长缓慢,许多有前景的科技成果转移到黄冈以外应用;三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人才聚集成长的环境尚未形成,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预测分析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发展高新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尽快形成一批对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举足轻重、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增强我市经济实力、实现振兴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们应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光电子一体化四个领域为重点,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着力抓好项目、企业、基地三个环节,力争在“十一五”末在我市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黄冈经济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竞争力和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经济、社会、科技协调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若干个布局合理,特色明显,创新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万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交货值年增长%,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市的新兴支柱产业。
————主要行业的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工业化国家九十年代中期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和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占有率高的重大新产品;工业化信息水平、新产品产值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市场占有率、
企业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市电话普及率达%以上,互联网普及率达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
农业信息化迅速发展,以网络信息服务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服务业成为第三产业快速成长的增长极。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居全省领先地位。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应用水平得到广泛提高,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动力,以农业生物技术、
农业工程技术为核心,加速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环保技术在内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农业新产品覆盖面积达该种作物面积9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60%;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我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区。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达到人,企业科研机构再上新台阶;全市研究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财政对科技三项费的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达到1%,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和布局
在发展重点上,要把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四个领域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任务,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扶持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培育一批新兴产业。
1、光电子信息
重点发展光扦光缆、光通信设备及光通信器件、通信终端、电子元器件、各类应用软件等产品,形成光通信产业链;适应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消费类信息产品的发展趋势,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汽车电子产品、GPS应用产品、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的开发生产;抓住国外电子信息产业向国内大规模转移的机遇,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液晶和等离子显示器、数字电视机及机顶盒、存储器、笔记本电脑、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产品。
2、生物技术与新医药
重点发展包括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为重点的生物药品和
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为主的医用生物技术产业化;具有较强优势的原料药、
化学合成药、现代中药产业化及新型制剂和诊断试剂;以动植物良种培育、经济作物脱毒组培和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兽药为主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以系列氨基酸产品、维生素产品、酶制剂、乳酸为重点的工业生物技术及产品。
3、新材料技术及产业
重点发展光电子材料、纳米材料、复合型功能材料、改性工程塑料、新型包装材料等产品。
4、光机电一体化
重点发展精密成型技术及产品,快速原型技术及产品,虚拟制造技术及产品,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可编程控制系统(PLC)、以工业PC为基础的开发式控制系统(PCC)等制造过程主控系统;智能仪表、智能变送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优化系统等工业自动化专用装置;高性能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及设备;高性能发动机、新型车桥、转向器、气门、缸套、曲轴、电池等汽车关键零部件。
在发展布局上,突出市区为龙头,积极推进沿长江、沿铁路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在产业结构上,重点发展以团风、黄州区为龙头,以软件及电子产品制造为主体的信息产业;发展以红安、麻城为龙头、以数字制造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以浠水、罗田为龙头的,以功能材料、光电材料、有色金属材料为主体饿新材料产业;发展以武穴、蕲春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