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水灾及灾后恢复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2)

断。广大的共产党员、国家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这次大灾中表现了高度的政治觉悟。有的不顾年老体弱深入灾区,为灾民解决实际问题;有的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参加战斗,指挥战斗;有的哪里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有的不怕苦不怕累,坚守岗位,日夜奋战;有的乡村干部和党员,在极其艰险的情况下,冲锋陷阵,首先抢救困难户。全县上下涌现出许多奋不顾身,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
    三是人民群众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参加保堤保城抢险抗灾斗争的40多万民工,不怕牺牲,无畏无惧。他们宁愿不要小家,誓死确保大堤,日夜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有的民工家庭房倒屋塌,有的不知妻儿去向,有的连续两、三天饿着肚子,但仍众志成城,坚持不懈,奋力拼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一心跟党走,坚决夺取抗洪救灾胜利的凯歌。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抗洪救灾的主力军。
    四是人民子弟兵的无私救援。在寿县抗洪抢险进入最关键的时刻,人民解放军的一千多名官兵,日夜兼程,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与寿县干群同唱抗天歌。他们“视灾区为故乡,视灾民如亲人”,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有险情哪里上。解放军除直接参加寿县的保城保堤外,还为当地灾民送来了帐蓬等急需的救灾物品。人民解放军勇于拼搏的革命精神,激励全县人民的抗洪救灾斗争。
    五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寿县洪涝灾害发生后,全国各地人民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积极支援寿县受灾人民,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全县人民度过难关,战胜灾害的信心。据不完全统计,灾后寿县共收到上级拨给的救灾款700多万元,救灾粮1400万公斤,救灾煤6000多吨,接受各地捐赠、援助款1000多万元,衣物23537件,各种熟食5万公斤,捐献药品价值逾万元,帐蓬300顶,还有一大批搭庵棚的毛竹、油毡、铅丝等。我县区镇乡干部职工及轻灾区群众也积极向灾区捐款捐物。
    四、灾后灾民生活得到了保证
    大水给寿县人民带来了来顶之灾,全县几十万灾民无家可归,几十万灾民严重缺粮。面对困难以及将来临的雨雪关、春节关和春荒关,县委、县政府把安排灾民生活、确保灾民安全度过“三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做到了“四个确保”。
    一是确保灾民有饭吃。1991年6月至1992年5月,全县共发放救灾粮6833.94万公斤,保证灾民每人每天至少有1斤口粮;下拨救灾煤7010吨,安排钱煤配套款218万元,保证灾民不断炊。
    二是确保灾民有衣穿。全县共发放衣物95万件,其中棉衣21万件,棉被4万床,重点是五保户、军烈属、特困户和“三光户”,保证了灾民有过冬棉衣和过冬棉被。
    三是确保灾民有房祝1991年9月底前,投资3186万元建起过冬庵棚10.6万间;同时开展建房试点,建造17处3500间两层楼房。1991年底,建成永久性房屋2.71万间,安排灾民1.44万户。
    四是确保灾民有病能医。全县设立56个医疗点,组织87个医疗队和350个消毒小组深入灾区治病发药,监测疫情病情,保证灾民有稳定的情绪和足够的体力,搞好生产自救,确保了大灾之年无大疫。
    六、灾后恢复和发展进展顺利
    大水过后,寿县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团结起来,发扬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抗洪精神,以大无畏的英勇气概,以满腔的建设热情,去重建美好的家园,去谱写振兴寿县的创业之歌。提出了:一年医治创伤,两年恢复元气,三年进入发展快车道“的建设目标。
    按此目标,寿县当年就打了“五场硬仗”。一是作物补种硬仗。从7月2日至8月5日,及时补种各类作物35万亩;二是秋种硬仗。战胜百日无雨的严重干旱,播种小麦90万亩,油菜67万亩,为来年午季丰收打下了基础;三是工业复产硬仗。用3个月时间,通过自力更生,使全县254个因灾停产的县办工业企业及乡镇企业全部恢复生产;四是水利冬修硬仗。从10月至来年2月用5个月时间,出工30万人,投入劳动积累工1200万个,完成土石方1100万立方米,及时修复水毁水利工程4640处;五是水毁设施恢复硬仗。及时修复水毁的教育、交通、通讯、电力、广播等方面的水毁设施,共修复和新盖校舍8000余间,使118所水毁的中小学于9月1日都按时开学。修复水毁公路313条512.3公里。架设电力线杆5283根,广播线杆5992根,供电恢复正常,广播重新接通。仅用8个月时间就基本完成了灾后恢复,医治了水灾的创伤。
    此后,寿县紧紧抓装八五”期间有利的发展机遇,立足县情,深刻反思,突出重点,加快建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到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由1991年的4.5亿元增加到28亿元,年递增24.8%。财政收入逐年大幅度增长,1993年甩掉“讨饭型”财政帽子,1994年消化历年赤字实现收支平衡,1995年成为亿元财政县,1998年财政收入达到2.3亿元,比1992年增长6.7倍,年递增31.6%,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93年的3.7%,提高到1997年的8.2%,位列全省第14位。农民人均收入由1991年的176元增长到1998年的1782元。县级经济综合实力由全省41位上升到34位。贫困人口由1992年的65万人减少到1998年的5万人。“八五”期间,成为寿县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此间,寿县重点抓了四个方面:
    一是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寿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寿县非旱即涝,十年九灾。通过1991年灾后反思,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兴寿之要,惟在治水”。多年来,寿县始终把治水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每逢冬春,都要组织40万大军会战在水利冬修第一线,县乡有重点,村村有工程,户户都出力。在用工方式上创造出了“推磨转圈”,在发挥综合效益上创造了“塘口经济”。几年来,寿县“书记、县长一张图、水利部门一本书、一任接着一任干”,已连续多年被盛地评为水利兴修先进县。全县上下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水利是产出回报率最高的产业,兴修水利能
上一篇:县农村卷烟市场专卖管理现状调查及问题对策 下一篇: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