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范各庄乡赴华南学习考察报告(2)

了绿色产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以及教育农尝市民农园的新趋势,认识到了现代农业正在向农业工业化和商业化作产业链的延伸,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得到了大大更新。认识到了农业企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前提和基础,它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的产业化。
    3、观光农业是新世纪的新课题
    观光农业,以其清新的田园风光,纯朴的山村风情,在拥挤的旅游业中“别有洞天”地成为新世纪现代农业的新课题。从目前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旅游即游山玩水”的观光旅游已不是最时兴的了,代之而起的特色旅游,已成为招徕游客的“拳头产品”。发展绿色观光农业,是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的典型模式。
    4、从农业流通环节入手,抓住农业结构调整重心
    扶持、鼓励各类农产品逐步形成相对较为集中的主产区,形成本地农产品的品牌信誉和特色,避免产品之间的过度竞争。鼓励主产区的农民成立自己的协会或合作社,以利于农产品批量进入市场,以利于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减低商业组织进入农产品经营的交易费用。在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各大批发市场之间,建立信息联网系统,无偿提供多变的市场信息。
    三、几点建议
    面对农民增收缓慢的压力以及我乡跨入经济强乡进程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相应的对策性设计和研究,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有效地解决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和深层次矛盾。
    1、要走特色农业之路,迅速扩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
    目前,我乡农业结构调整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还存在着“样样都有,样样都是一点点”的现象,我们要充分应用政策、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农民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迅速扩大特色产业的经营规模,集中力量建设特色知名农产品,创出我乡农业品牌。种植业要重点淘汰劣质品种,推广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大力发展排各庄、范各庄、前殷、后殷、大安、吕家坨等村的无公害蔬菜、两瓜生产,卜大寨、大安、范各庄等村的花卉生产以及北安片的沙地梨、王喜庄片的葡萄、周庄子片的苹果的生产等高效、绿色农产品。抓住我乡南片面粉加工企业发展较快这一优势,尝试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形成种植业新的增长点。畜牧业要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扩大奶牛、蛋鸡、瘦肉型猪的生产规模,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同时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业。加快特色产业上规模,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壮大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引进龙头企业兴办生产基地,带动规模生产。对绿壳蛋鸡、秋瓜、优质葡萄等已形成我乡优势的产品,要进一步扩大跨县(市、区)种养,尽快发展成为全市性的大产业,实现规模效益。
    2、吸引"三资"(外商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兴农,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投入。
    我乡要实现向“经济强乡”跨进,需要培育大农业,大农业需要大投资,大投资需要大招商。经营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技术和雄厚的资金结合我乡丰富的资源,将成为推动我乡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快引进“三资”投向我乡农业的力度,大幅提高我乡农业外向度,已成为提升全乡农业整体水平的关键之着。目前,我乡已成功地引进宏文、滦通、桑氏集团等经营企业投资我乡兴建龙头企业、开发复垦建设、投资农业园区等农业项目,这些投入的引进,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我乡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了我乡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继续高举开放开发的大旗,始终把农业外向型工作作为提高我乡农业经济工作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来抓,进一步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在土地使用、土地流转、税收、政府奖励等方面,鼓励“三资”在我乡农业领域投资,通过做好合理规划、调动全乡农业招商资源;以商招商、推动农业招商快速发展;优化环境、增强“三资”投资农业信心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全乡农业发展外向度,推动农业结构大调整,全面实现我乡经济的腾飞。
    3以市场为导向、以流通为载体,调强我乡产业结构
    近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乡几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经验,结合我乡实际,对照外地先进经验,我们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今后的农业结构调整,是一次领域更广、层次更深、内涵更为丰富的全方位调整。在此基础上,我们一是要找到调整的“卖点”:粮食连年丰收,经济作物连年增长,养殖业也是连年上升。农业发展这么快,产品却卖不出去,或者卖不出好价格,它就不能变成较多的财富,农民富不了。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走出一条:市唱资源—生产—市场的新路子。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本地资源,发展生产,打开市常这是农业开发的“法宝”。二是瞄准调整的“亮点”:进一步优化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生产结构,提高产品优质率,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经济的实力,从而提高农业整体素质。三是把握调整的“富点”:要使农民增加更多的收入,我们必须把握调整的“富点”。我乡农业的“富点”应该在于绿色农业的开发,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两绿”(绿色农业、绿色食品),是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目前,我乡已有14个村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资格认证,治理面积达到5800亩,到2004年底,我乡32个村将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
    
上一篇:赴浙江学习考察报告 下一篇:(×乡镇)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