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
化。授予一大批民营生产型企业以自营进出口权。加工贸易健康发展,一般贸易稳步增长。多元化出口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境外加工贸易、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进一步拓展。预计2002年进出口总额2213.9亿美元,其中出口突破千亿美元,达118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3%,五年年均增长9.7%。投资软环境进一步改善,国际大企业、大财团在粤投资增加,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预计2002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3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6%,五年年均增长6.8%。粤港澳台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举办了五届粤台经贸合作交流会。建立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粤澳高层会晤制度,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联合举办了粤港台经济合作论坛。外事、侨务、台务、旅游工作为广东省的对外开放作出新贡献。创办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扩大了广东省的国际影响。 ——国内市场有效拓展。连续几年分别在华中、华东、东北、西北等地区举办经贸合作会展活动,广货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得到巩固提高。省内市场繁荣兴旺,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改造农村电网,降低电价,至2002年底实现农村住宅到户电价0.79元/千瓦时以下的目标,全省各类电价比2001年12月平均降低0.128元/千瓦时,有效扩大了电力需求和家电市场。整治涉农收费,农民负担继续减轻,农村消费环境得到改善。预计200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五年年均增长11.4%。 ——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增加对交通、能源、水利、环保、通信及城市公共设施的投入。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广州地铁一号线等一大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投产。2002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106340公里,比1997年增1447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50公里,比1997年增加1065公里;发电装机容量达3538万千瓦。电话普及率由1997年的17.8%提高到2002年的69.6%。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防洪抗洪能力不断提高,5年共修建、加固江海堤围10685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2619宗,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2平方公里。 ——科教事业快速发展。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省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发明专利申请量自1998年以来年均增长40.6%,企业创新能力、产业国际竞争力居全国前列。以电子信息、
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迅速崛起。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发展。预计2002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1150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22%,比1997年上升13.5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39%。各类高新技术园区和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成就显著。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教育事业大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高,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地区和各地级市城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教育发展较快,职业技术教育不断加强,社会力量办学逐步兴起。高等教育在整合中发展提高,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校生从1997年的17.47万人增至46.87万人。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省政府拨款11亿元,与教育部共建重点大学,其中9亿元投入新组建的
中山大学。“211”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批学科的学术水平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培养和引进了一批广东省急需的专业人才。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迈出新步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预计2002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达3760亿元,与开始实行同口径统计的1998年相比,年均增长28.9%。珠江三角洲形成了规模较大、产业配套较齐全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群。软件业发展迅速,软件出口居全国第一。广州、深圳、珠海、南海四个软件园区建设势头良好。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建立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全省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进展顺利。企业信息化发展加快,电子商务有了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