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经济发展和基层党建,构建和谐沱江(2)
结构,扩大生产和出口规模,全市初步形成医用纺织、食品饮料、化工三大出口创汇产业,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到15家,150多个品种和规格的产品出口美国、欧盟、澳洲及东南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沱江市外贸出口企业的个数和品种在三峡各县市区中居第1位。今年全市完成外贸自营出口850万美元,增长93.6%。 三、以现代工业理念经营农业产业化,促进工农协调互动发展 近年来,沱江市坚持把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用新型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6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3%。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50元,居湖北省第3位、三峡市第1位。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3650元,净增500元,同比增长15.9%。 (一) 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群。沱江市始终把发展、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来抓,按照大中小并举、高中低档并重的原则,逐步形成了粮油加工、棉纺加工、果蔬加工三大企业群。近几年,全市共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44个,计划投资总额14.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7亿元。先后有香港奥美、稳健、台湾鸿新、江苏绿康、浙江隆华、湖南亚华、湖北天颐、日本甲东株式会社等一批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产品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落户沱江。 (二)建设配套生产基地,打造龙头企业前置车间。引导农民树立“龙头企业加工什么,农业就生产什么”的新理念,推动农产品生产向加工主导型转变。围绕优质稻、双低油、优质棉、水果、
水产品、蔬菜、畜禽、速生丰产林等八大主导产业,以“一江两河三线四区”为轴线优化基地布局,全市形成了西北丘陵岗地以水果为主,中部平畈以粮油、水果、畜禽为主,东南平原以棉花、沙梨、水产为主,“四湖”地区以水产为主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建成了40万亩商品粮、18万亩优质棉、30万亩双低油、60万头生猪、600万只家禽、15万亩柑桔、10万亩沙梨、11万亩水产品、10万亩专用蔬菜、8万亩速生丰产林等十大农产品基地。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先后颁布了优质稻、柑桔等大宗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建立了安福寺镇万亩无公害优质稻生产基地,问安、仙女万亩无公害优质油菜新技术推广示范片,滕家河万亩无公害蔬菜新技术推广示范片,白洋沙湾2万亩无公害柑桔新技术推广示范片。有近30件农产品商标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培育出了“百里洲梨”、“白洋柑桔”、“七星台大蒜”等一批农产品精品名牌。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一方面,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确立契约关系,农户按合同生产,企业按合同收购,既使龙头企业有可靠的原料保障,又降低了农民生产的风险。鸿新、隆华、天颐等骨干龙头企业分别与农户签订了协议,承诺了最低收购价格和收购数量。仅全市粮食加工购销企业今年就与农民签订订单16万亩,定购粮油6万多吨。另一方面,积极扶持农村经纪人和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全市涌现出农村经纪人1万多人,占全市人口的2%,年经销额达10亿元以上。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得到大力发展,全市共组建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营销联合体等组织86个,网络市内外农户5万多户、外地经销客商1万多人。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坚持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党建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沱江市被湖北省委表彰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干部述职时述学、群众评议时评学、组织考察时考学”的督学制度,在全国干部教育
培训会议上得到曾庆红同志的充分肯定;在农村党员中开展的“党员联户责任区”活动,被中组部《组工信息》以正刊的形式在全国推广。 (一)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沱江市委精心组织,完成了市、镇、村三级换届,进一步优化了班子结构,提高了整体素质。深入开展争创“优秀领导集体”活动,激发了领导班子整体活力。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年轻领导干部
教育管理的办法》。以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四权”为重点,完善了群众实名举报反馈制度,规范完善了干部任前公示制、
试用期制和辞职辞退制,实行了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聘用制、任期制。开展了选派优秀干部外出谋职招商活动,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各镇(街办)党委普遍推行了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政务公开制度,制定了实施细则,规范了工作方式和程序,健全和完善了民主生活会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一系列
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乡镇干部工作行为,有力提高了党政领导班子的协调发展能力、组织带动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化解矛盾能力和民主理事能力。 (二)深入抓好“五好”创建活动,扎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开展“五好”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全市涌现出一批“五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支部”和先进基层党组织,沱江市问安镇党委、董市镇平湖村党支部分别被评为湖北省“五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组织。在农村广泛开展“双建双带”活动,大力推行“三会一区”制度。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通过联系大中专学校“送出去学”、挂靠办班“请进来教”、依托市委党校等阵地“自己培养”等措施,近两年有600多名村干部参加了中专以上学历培训,全市村“两委”班子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25人,占成员总数的65%,全市村级干部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其中有480人获得农民技师、农民技术员职称。针对部分村干部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及后继乏人等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采取公开考录的办法,先后从972名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村干部291人。积极推动社区打破条块分割、责任单一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以各镇(街办)党委牵头、社区党组织实施、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马家店街办五柳树社区、七口堰社区党总支分别被省委和三峡市委组织部表彰为全省、三峡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区。 (三)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高度,切实抓好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在全市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进农家门、听农家言、知农家情、化农家怨、解农家难、助农家富”为主要内容的“民情走访”活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其作法在全省“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