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煤矿原煤生产工作汇报(2)

。 3、专项治理及五项整顿进展情况 按照集团公司年度及各季度专项治理要求,结合三季度以来开展的五项整顿,积极制定实施考核方案。进展情况如下: ⑴、精品工程: 1-11月份完成10-304、1-1012、1-1014、1-1015及11-303采面采场支护及两巷管理达标工程;完成了11-3032、十采区轨道巷和525轨道巷掘进精品工程;完成了525轨道巷中运输精品工程。 ⑵、专项治理: ①采面专项治理: a、完成了采面端头及两巷管理,端头统一实行五对十梁,端头三角区形成抬棚支护。 b、采面上下安全出口实现格网式封闭支护。 c、完善了两面工序流程验收制度,规范了过程考核;并组织了采掘小队长、验收员、三职队干进行了理论培训和实施情况评比。 d、采面液压系统进行了规范管理,使用了自动配液装置,改用φ25大流量钢性液压管路,完成了大流量泵站应用,泵站实现了峒室化管理。 e、规范了移溜器使用,杜绝了移溜不规范现象。柱鞋全部采用热铸冲压球面式,减少了平底柱鞋支柱受力不平衡易损坏的情况。 ②开掘专项治理: a、积极推进采掘一体化,在掘进时完成了顺槽皮带峒室、设备存放峒室、泵站峒室等,规范了缆线、管路吊挂。 b、开掘面全部实现了风动化,保证了高强支护的全面推广。 c、斜巷小运输全部采用25kw绞车运输淘汰了 11.4kw绞车,普及了自制夹板护轨式道岔,彻底淘汰简易道岔。 d、双锚支护巷道顶板离层监测到位,安设锚杆离层监测装置53套,监测拉力使用液压枕22个;对所有锚杆巷道实行监测数据的日常收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支护设计进行及时改变,巷道开口、拐弯全部实现了高强支护。 e、锚喷支护质量管理配备了岩芯钻取机、喷层强度拉拨仪、点荷载强度试验机等监测仪器,制作砼模块进行压力试验。 ③中运输专项治理 消灭了非标道岔,治理轨道580m,改造更新了安全防跑车装置20套,施工水沟750m,整挂缆线管路8500m,使盘区中运输标准化基础得以巩固提高。 4、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总结一年来的生产组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衔接紧张、生产组织不均衡稳定性差,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无炭柱和断层发育异常,衔接计划性差、生产稳定性差,采掘巷道施工设计变更频繁,巷道拐弯多环节多,采面圈定储量较小;不仅制约着单产单进的提高,而且直接导致矿井衔接不能按计划稳定开展,成为矿井衔接组织落实的突出矛盾。今年以来采掘生产揭露无炭柱45个密度达116个/km2,1米以上断层72条密度达75条/km2; 1-11月共计圈定采面11个,圈定储量103.7万吨,实际采出76.67万吨,其中单面储量在5万吨以下的有3个。绕过构造掘进绕巷2138m(其中沿空留巷14次608m)。 ⑵、采掘搬家倒面频繁,工程头绪多,点多面广线长,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1-11月共安装采面10次,结束采面8次,采面延长缩短搬家14次,采面初采初放16次,开掘搬家开口53次,贯通36次。 ⑶、采掘装备落后,三化作业线普及推广后效果未能得到充分体现,也是造成衔接紧张的原因。 ⑷、采掘两面质量标准化内涵水平虽有所提高,但距精品亮点和双建双达要求仍存在差距。 二、2004年工作思路及主要工作 ㈠、工作思路: 确保一个投产、搞好两项改造、实施三项创新、实现四个提高。 1、确保一个投产:即确保370水平首采区首采面2004年9月1日投产; 2、搞好两项改造:即对455水平、525水平生产系统能力不能适应水平生产能力充分发挥的主要环节进行改造; 3、实施三项创新:即依靠技术进步,积极进行370轻放、525轻综、370综掘三项先进装备和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改善矿井采掘装备及工艺低效落后的现状,实现矿井生产技术内涵水平的不断提高; 4、实现四个提高:依靠加强基础管理、应用先进技术达到单产、单进水平两项指标的提高;依靠推行数字化考核,完善队组分配用人用工制度,还原队组对班组管理的主体职能,深化双建设双达标工作,实现班组管理水平和质量标准化内涵水平的双提高。 ㈡、2004年度矿井生产格局调整及生产组织安排 1、指标计划: 原煤产量:90万吨;目标:100万吨 总进尺:17500米,其中:开拓900米,准备2300米; 综合单产:32051吨/个·月;综合单进:182米/个·月; 回采人效:162.70吨/人·月;掘进人效:1.944米/人·月; 2、2004年生产格局调整工作思路: 围绕370水平2004年9月1日投产,矿井生产格局到04年三季度由两井口两水平两采区、两采六掘二开三准转变为两井口三水平三采区、三采六掘二开三准,形成三个采区三个采队分区生产格局; 立足370十一采区轻放、525三采区轻综、370综掘三项采掘装备升级,提高采掘生产技术水平。 3、队伍配置: 立足370水平投产,采掘比例按1:2配备,即三采六掘,准备头按两区2.5个头配备,370开拓两头保持长期生产。如此队伍配置仍维持03年三采六掘二开三准14个采掘头面,370首采区首采面不考虑增队,由十采二个准备头进入施工准备进尺、十采两个掘进头进入施工回采进尺。 采煤队:全年按2.5个头安排,十采区一个队、三采区一个队、十一采区0.5个队。即前半年370投产前一个采队兼顾矿井生产安装准备工程,370投产后形成三个采队分区生产格局。 开掘队:仍保持两开三准六掘十一个头。从年初即调整为平峒三采区一准两掘保一采,斜井十采区调整为两掘保一采,370调整为两开两准两掘保一采,(考虑370首采区18°下山施工、涌水影响,安排两准全力组织准备工程,待6月份一个准备头工程完成后转为三采区准备和回采绕巷施工)。 4、衔接产量进尺: 2004年矿井衔接产量安排105.8万吨(其中回采96.8万吨,掘进9万吨),衔接回采进尺14300米。 其中:采一队衔接产量47.3万吨,衔接进尺3400米,需衔接单进150米/头月;采二队衔接产量35.7万吨,衔接进尺5600米(含绕巷进尺1000米),需衔接单进170米/头月;采三队衔接产量13.8万吨,衔接进尺4800米(含绕巷进尺1000米),需衔接单进200米/头月。 ㈢、环节系统改造工程安排: 为了确保2004年370水平首采区2#煤合并层轻放综采、525水平三采区轻型综采和370综掘三项技术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并确保其先进装备工艺高效生产效能的充分发挥,通过对现有矿井主要生产系统能力核定,确定2004年对不能满足平峒60万吨、斜井90万吨能力提升要求的主要生产系统进行改造,总费用预计1898万元。 1、项目及费用: ⑴、斜井455水平环

上一篇:煤矿党委工作汇报 下一篇:煤矿通防、技术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