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对贯彻落实省、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2)

实区、镇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积极开展争创“双强党员示范户”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双强”党员,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困难农户增收致富搭台子、指路子、出点子,打造农村党员带领群众创业的示范群体;对50岁以下有项目基础的985名党员开展学一门技能、上一个项目、转移一名家庭劳动力的“三个一”活动,提高他们的致富本领。进一步加大农村党员实用技能培训力度,实施适应农村党员差别化需求的各类专业性培训,定期组织农村广大党员到示范基地参观和学习交流。采劝党员+贫困户”、“党员+致富大户+贫困户”、“党员+公司+贫困户”、“入党积极分子致富能手+贫困户”等帮扶结对方式,形成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核心的利益共同体,把更多的农民、党员和致富能手融为一体,在思想上扶志,在能力上扶技,在生活上扶困,在项目上扶资,不断扩大帮贫带富的覆盖面。四是以“强基”工程为依托,认真抓好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适应村级党组织设置改革后的新情况,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及正常的组织生活制度,提高党员活动质量。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着力构建教育培训、分类管理、设岗定职、量化考核、规范评议、权利保障、监督约束等制度体系。健全党员吐故纳新制度,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及时将条件成熟的对象吸纳进来,并进一步研究探索不合格党员的退出机制,纯洁党员队伍。按照有形的要求,想方设法增加投入,改善活动阵地。进一步巩固村级党组织设置改革的成果,以专业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为依托,充分发挥好专业党支部的作用,将农户聚在产业链上、市场联在产业链上、致富项目落实在产业链上,为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五是以“小康示范村”建设为目标,努力开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结合“小康示范村”建设,深入开展“三村联建”活动,对村级组织建设实行分类指导、分档考核、分级创评。在经济薄弱村开展以班子好、队伍好、机制好、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为内容的“五好”村党组织创建活动;在经济中间村开展以班子强、队伍强、发展能力强、经济实力强、服务意识强为主要内容的“五强”村党组织创建活动;在经济排头村开展以高标准班子、高素质队伍、高效益路子、高层次运作机制、高质量业绩为主要内容的“五高”村党组织创建活动。
    在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核心,强化四个建设,达到四个升级,实施“惠民工程”。一是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现素质升级。以全省社区专职工作者规范化管理在我区试点为契机,围绕“癣培、管、用”环节,健全五项机制。在“驯上,引入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社区工作者,下半年公开招聘10名社区工作者,面向社会举办一期社会工作者培训班,吸纳60名左右社区工作者后备力量;在“培”上,实行准入机制和资格证书制度,通过举办除社区党组织书记以外的社区工作者培训班,与扬大联合举办社区工作者社会学大专班,加强对社区现职干部培训。在“管”上,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实绩考核与激励,探索“双强”社区干部激励措施,对实绩突出的,实行政治上激励、经济上奖励、精神上鼓励。出台了《关于对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实绩考核的激励办法》,7月份,将经综合考核实绩较为突出的3名社区党组织书记明确为副科级。在“用”上,建立进出机制,试行合同制、聘用制管理,实行末位淘汰,疏通社区工作者的进出通道。同时,建立社区工作者人才库,实行人才储备机制,逐步建立起一支与社区发展相适应的规范化管理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二是强化社区阵地建设,实现硬件升级。设立“双挂”办公室,主动为下派干部服务。定期编发《“双挂”工作简报》,反映“双挂”工作动态,目前已编发7期。7月份,区委书记亲自带队到27个无房社区实地察看,现场制定解决方案,经市有关部门认定后,目前正在组织实施和协调之中。8月份,组织人员到苏州、无锡、扬州等地考察社区阵地建设,协助市建委起草《盐城市区社区用房规划建设使用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双挂”单位及驻区单位和“挂职”干部的优势,积极为社区阵地建设争取资金、协调困难和解决矛盾。调动“双强”干部参与社区阵地建设的积极性,力争年底个个社区都有办公场地,确保50%的社区年内达到区级示范点要求。目前,已创建市级示范社区3个,区级示范社区9个。三是强化社区网点建设,达到服务升级。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实现社区工作事务型向管理型、服务型转变,更多地运用示范引导、说服教育、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群众工作,提高工作成效。通过闲置设施和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社区服务业产业化、市场化,扩大社区就业的容量,加强创业就业服务;通过放大“老少同乐室”、“银发俱乐部”、“老年公寓”等爱老助残效应,全面落实老年人、残疾人社会优待服务政策,强化帮老助残服务;通过积极发展商业、医疗、娱乐、休闲等配套网点,广泛开设有市尝有效益、居民所需并受到居民欢迎的社区服务项目,实施便民利民服务;加强城市“低保”、社区治安防范、民事调解和教释人员帮教、流动人口管理等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做好社区保障服务。四是强化社区品牌建设,实现水平升级。通过文化进社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楼宇文化、广场文化、老年文化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扶持壮大各类社区文艺团队;创办社区市民学校,建设一批方便群众参与,集文化、科技、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文体活动场所和基地,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下发了《关于品牌社区创评活动的通知》,通过品牌塑造,实施一居一品,建设特色社区、特色楼栋,创树一批学习型、康乐型、服务型、数字化、互助型、双拥型、科普型、教育型社区。积极开展“五无”社区创建活动,力争年内在示范社区率先达标。同时,制定了《社区党建工作三年规划(~-~)》(草案)。
    在非公,坚持发展至上,凝聚人心为主题,抓住五个重点,不断扩大非公党建工作覆盖面,实施“聚民工程”。一是抓组建,确保覆盖面达到三个100%。认真开展排查摸底,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基础台帐。对规模较大、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上的127个非
上一篇:×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三方面情况汇报 下一篇:关于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的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