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镇创建“五个好”镇党委工作情况汇报(3)

行政管理支出作出了明确规定,一律控制在当年“两税”附加及转移支付的总额之内。
    3、坚持政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镇村都设立了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从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和管理上进行规范,公开面和规范率均达100%。在内容上,包括责任目标及完成情况,财务收支、计划生育、农民负担、救灾款物发放、群众意见反馈等;在形式上,除公开栏外,还采取发文件、公告、印发宣传资料和召开会议等多种方式;在管理上,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设立意见箱,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受到了群众欢迎。
    (四)围绕小康目标,把三个文明建设抓落实
    镇党委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始终把发展作为创建“五个好”镇党委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五个好”镇党委创建活动,我镇的全面小康建设不断向前推进,2002年,我镇一举跻身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十强镇”和经济发展速度“十前镇”行列;~年,再次被评定为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十强镇”,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实施“兴工强镇”战略,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形成了食品、建材、纺织、森工、化工等五大主导产业。今年,我镇又引进外来客商10人,新建大小项目6个,工业招商引资实现了超常规突破,引资额达3000万元,超额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任务,到年底有望达到5000万元。
    2、实施“兴农富民”战略,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建立了5万亩优质稻、5万亩“双低”油菜、2万亩无公害蔬菜、1万亩优质莲藕、1万亩特色水产、4万亩优质意杨等六大特色基地。2002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492元,比2001年的2354元增长6%;~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720元,同比增长9%;今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43元,同比增加523元,增幅达19.2%。
    3、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村镇规划,镇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变。去年以来,我镇投入850万元修建了78公里通村公路,投入300万元解决8个村近2万人的饮水问题,投入40万元完成了镇区所有道路接口工程。
    4、实施“环境创优”战略,积极打造“绿色牌洲湾”、“信用牌洲湾”、“平安牌洲湾”、“健康牌洲湾”品牌。我镇是全省造林绿色先进镇,全市先进信用镇,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今年,我镇被国家文化部、体育总局、农业部联合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荣誉称号,被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选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和信息化示范乡镇”。
    (五)当好人民公仆,把勤政廉政建设抓落实
    真心实意访谈,实实在在办事。我镇以“查民情,知民心,解民愁,帮民富”为主要内容,开展了“下访谈心办实事”活动。一是带着“三真”下,即:真心下,真心谈,真心办。广大党员干部每月至少用一周以上时间,深入农户家中,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群众谈心,了解群众想什么,做什么,盼什么;二是发挥“三带”作用,即发挥党员干部带头、带领、带动作用,建立党员干部“三带示范点”30个;三是围绕“三点”,即围绕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我们坚持做到哪里有了不稳定因素,哪里就有下访的干部、谈心的党员、办事的领导;哪里有了突发性事件,哪里就有办实事、帮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党员干部。
    创党建特色,促经济发展。创建“五个好”镇党委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经验,查找不足,丰富内容,创新机制,把创建“五个好”镇党委作为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继续抓紧抓好,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强力推进牌洲湾镇三个文明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上一篇:政府办支部民主生活会情况汇报 下一篇:建设镇(街)服务型政府试点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