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五”期间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汇报材料(2)
三、积极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养护工作中的科技含量
为保证干线公路的畅通,特别是针对冬季养护施工难度大的问题,我们克服多种困难因素,自2000年开始,我们每年都筹措大量资金与有关科技公司合作生产冬季冷补材料,进行路面坑槽的挖补,有效扼制了路面病害的进一步扩展。2003年,受雨水侵蚀,我市境内G107线路面出现了大量的病害,在对全线进行大规模的挖补后,于十月底我们积极引进改性乳化沥青添加乳胶的新技术,对于部分路段进行了稀浆封层处治,面积达48150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八百多万元。2001年,由我局承担的科研项目《重交通荷载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基理与对策研究》获得省交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成果,对我市列养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了彻底整治,取得了理想的效果。2005年,我们又结合养护工程实际情况,申报实施了《固化剂在土壤中的运用》和《挡土墙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两项科研项目。通过在养护工作中研究和使用新材料、新技术,使养护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同时又降低了养护成本。
四、重视道路绿化美化,展现漯河公路绿美风采
2001年,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2001]7号文件和省局豫公路养[2001]57号文件要求,按照漯河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我局出资完成了漯河市干线公路绿色长廊的建设任务,并由此掀起了干线公路绿化美化的新篇章。2002年,我局和省局签订干线公路绿化美化的目标
责任书,对G107线部分路段绿化平台进行了加宽,并进行了绿化美化,实现了以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绿化里程106.12公里的目标。2003年,对G107线临颖境路肩加宽至4m,并组织绿化招投标,进行了观赏草木的栽植。同时,为保证路面排水顺畅,保护路肩边坡的稳固,我们设计并修建了新型的PVC管泄水槽,在有利于路面排水、路面杂物不易进入泄水槽的同时,又解决了绿化平台不连续的难题。2004年,我们又克服困难,投入大量资金,高标准完成了境内G107线、S329郸石线、S220七蚁线、S241时南线、S330逍白线等近210km路段的绿化美化任务。在临颖境城区段的绿化工程中,我们打破常规,推陈置新,采取以奖代投的形式,与地方政府共同协作,共同出资,由临颖县公路段负责实施完成了G107线、S329郸石线城区段近4km的绿化任务,后期的管护工作交由地方政府具体负责。这一有力举措不仅使我市绿化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档次、节约了资金,而且还调动了养护单位的积极性。
目前,我市干线公路绿化平台宽敞、整洁、线面突出,道路两旁花草、树木相间、错落有致、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景观别致,一路一景,充分展现了漯河内陆特区绿、美的独特风采。
五、及时抢修水毁工程,确保路桥安全畅通
近几年来,我市不断遭受暴雨、洪水的袭击,部分道路都受到了严重侵蚀,为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局不等不靠,每年都积极筹措资金,并以最短的时间对受毁道路和桥涵进行修复。2004年,我市发生了“7·17”特大洪水,境内澧河堤防罗湾段以上30公里全线漫溢,并造成9处决口,洪水给漯河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惨重损失,同时也为我市境内的公路、桥梁造成了严重水毁。路肩大面积坍塌,苗木冲毁严重,桥梁积水断行,路基严重松软,路面病害加重,张集村附近有近700米路段被洪水完全冲跨,近10公里路面被洪水浸泡。面对灾情,全市公路系统广大养护工作者,大力弘扬抗洪精神,抓紧抢修水毁工程,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漯河几年来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绿化美化的成果,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广泛赞誉。
六、创建机械化养护中心,推进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化
为进一步深化养护机制改革,建立集约化、机械化、专业化、规范化、机动灵活、协调统一的全省公路养护生产管理体系,2002年,我局与省局签订了建设机械化大道班目标责任书,投入600多万元,完成了两个机械化养护中心的建设。其中,临颖机械化养护中心27亩,郾城机械化养护中心31亩。建成后的两个机械化养护中心,分别坐落于G107线临颖境和郾城境,建筑风格采用欧式,外观气派、色彩靓丽,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整洁大方、庭院宽阔、设备齐全,成为G107线一道美丽的风景。机械化养护中心的建立,为我市养护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走向公路养护工程市场注入了一支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