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村创建工作情况总结(2)
0平方米,总长度280米,拆除(搬迁)房屋11间,墙头50米,刨树30多株,于10月26日全部竣工。至此,在工作组的帮助指导下,东咸村的进出道路、村内两纵两横主要街道全部实现了硬化,道路两旁修建了盖板沟或管式砖砌沟,达到排水畅通。同时,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协助“两委”班子,搞好有线电视入户建设、电话虚拟网建设和农户自来水工程。目前,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已达90%以上,电话入户率达95%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
(四)以建立“畜牧养殖”和“运输流通”两个协会为契机,帮助指导农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驻村工作组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小康村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通过调查了解和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们了解到东咸村农民历来就有从事畜牧养殖和运输流通的传统,全村90%的家庭从事养猪、养牛、养鸡等,80%的家庭从事以收运棉花为主的运输流通业。以畜牧养殖和多种经营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格局还处于分散状态,规模小,数量少,一家一户单打独斗。针对这种情况,驻村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充分酝酿,同时征求村民代表的意见,由村“两委”牵头,面向全体村民于4月上旬建立了“东咸村畜牧养殖协会”和“东咸村运输流通协会”。协会属村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互助组织,在村“两委”统一领导协调下开展工作,由村支部书记任会长,村委会主任任副会长,推选一名养殖大户和一名运输大户任秘书长,吸收所有从事畜牧养殖和运输流通的农民为协会成员。其主要任务是: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发展畜牧养殖和运输流通经验交流会,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广开门路,交流技术,沟通信息;以发展畜牧养殖和运输流通为重点和依托,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引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扩大民营经济户数,增加数量,膨胀规模,培植大户和龙头,变一家一户为规模经营,变分散为集中,以此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两个协会”的建立,村民自觉参与民营经济的积极性达到高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也大大加快,更多的农民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经济田经营和搞外出打工经商上。到目前,村庄1078亩土地,经济田面积达720多亩,粮食
作物面积358亩,粮经比例达到1:1.5。从今年3月份到11月份,全村新增工商注册户达46户,达到30.1%,加上原注册工商业户89户,全村已在
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个体工商业户达135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8.2%,基本上达到了家家有项目,户户有产业,其中养殖大户11家,运输大户15家,建筑队3个,新购大型农业机械5台,基本实现了耕、播、收全程机械化。全村固定资产投入累计达到53万元,税收增长21%。90%的土地实现了管灌。十月份引进的棉花加工厂一期投入60万元,计划投入120万元,明年七月完工。
(五)加大投入,建好文体大院,丰富群众生活。驻村工作组积极帮助指导村“两委”,按照小康村创建工作计划,对村“文体大院”建设进行规划布局,并予以资金支持。9月中旬,以村幼儿园为主体,集文体大院、成人
教育学校、党建工作室为一体的综合设施改扩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目前130米的围墙建设已全部完成,同时配备了篮球、乒乓球、锣鼓等文体活动器材。整个工程预计在明年春天全部完成。改扩建后的村文体大院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房屋13间,全部按标准教室建设,能够解决两个幼教班、一个小学一年级共近百名学生读书及满足开展各种活动的需要。县教育局通过驻村工作组先期投入资金近万元,购置了11间房屋所需檩条120多根,对村文体大院建设给予有力支持。
(六)以清理“三大堆”为核心,加大村容村貌治理力度。在村容村貌治理方面,驻村工作组与村“两委”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清理“柴草堆、粪堆、砖土堆”,拆除土坯危房和户厕改造这三个大的方面。目前,“三大堆”已彻底清理完毕,户厕改造已基本完成,粪便全部堆封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拆除土坯危房11间,墙头150多米,村庄的容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必须说明的是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旧的“三大堆”清理完了,新的“三大堆”又会出现,所以整治村容村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不懈,这样整治效果才会保持下去。为此,村庄划分了卫生区,实行责任制,包干到户,同时制定了评比细则,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七)完善村卫生室建设,发展卫生事业。东咸村建有一处卫生室,挂牌腰站镇第二卫生院。卫生室建筑面积78平方米,建设有独立的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工作人员3人。在“非典”期间,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与卫生室联合,在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开办了防治“非典”培训班,向村民发放明白纸近三百份,有效地防治了“非典”疫情,受到群众欢迎。我们还随时随地开展婚育新风进村入户教育宣传活动,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全部达到上级要求,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现象。同时建立了计生服务和
人口学校,积极筹措农民医疗基金,互助合作医疗制度正在形成。
(八)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指导下,建立健全了“村民大会”制度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设立了村务公开栏、财务公开栏、法制宣传栏,配备了4名兼职普法宣传员,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村民守法意识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护个~益的自觉性增强,村庄社会秩序稳定,连续十多年没有发生打架斗殴、违法乱纪以及触犯刑律的案件。稳定的社会秩序有效地促进了村庄经济的发展,群众安居乐业,齐心协力致富奔小康。
(九)以评寻星级文明户”等为契机,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程度和素质。在县文明办和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支持下,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于10月1日至6日,在全体村民中间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评寻星级文明户”、“青年志愿者”、“巾帼建功模范”、“科技带头人”、“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等活动。首先召开了动员大会,动员全体村民积极参与,踊跃申请,成立了由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考评小组,制定了严格的考评标准,最后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