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群众,与时俱进地深化“凝聚力工程”(2)
1999年初被授予“XX市文明社区”称号,提前一年实现了目标。
街道由社区帮困向社区再就业工程延伸,增强了社区稳定的保障力。我们积极化解由于改革、发展带来了利益调整产生的矛盾,较早地建立了劳动力市场和再就业学校,对下岗人员做到底数清、家庭情况清、上岗需求清,还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他们学习新技能,建立了一周承诺制度,并主动联系社区单位,先后与156个社区单位签订了用工协议,设立了12个社区再就业工程基地,平均每年为社区居民提供3000人次左右的就业岗位。
街道经济从区域内向区域外延伸,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持续力。我们拆除围墙,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积极挖掘和收集社区招商引资资源,发展了一批企业,通过优化服务,积极支持企业发展,留住了一批企业,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撑。
迈入第三阶段,我们迎来了新的世纪,通过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深刻认识到,进一步搞好“凝聚力工程”建设,是基层党组织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组织者、推动者和者的重要途径。深化“凝聚力工程”,就是要把工作重点拓展到社区各个领域包括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积极创新党的工作载体,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居民群众健康、生活、科学、文化、法治、政治等各方面的需求,为发展先进生产力,为传播先进文化,为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搭建舞台,不断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坚持执政为民,增强党的阶段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矗同时,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社区管理模式的转变,我们需要通过“凝聚力工程”整合社区各方力量,增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合力,在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为此,我们积极探索街道党工委在社区“四性”事务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途径,建立以党工委为核心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为中间层,培育各类党的工作载体为外围层的工作格局。针对不同对象创新党的工作载体,先后建立在职党员活动指导站、群众团队活动指导站、社团党建联络站、社区党风廉政监督站、人大代表工作站、同舟联谊站等,既在社区内实现了党的工作的全覆盖,又畅通了社区内所有对象反映社情~的渠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代表会议”制度,选举产生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通过加强对各党建工作载体的联系、指导和协调,有效地整合了各种资源,拓展了工作的渠道,形成了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合力,不断增强党组织在社区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同时,为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建立了相关的服务窗口,如社区法律顾问室、司法信访服务窗口、居民事务代理所等,有效推进了政治文明建设,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主要表现在:
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代表会议常设机构的积极作用,依托各类党建组织载体,增强社区整体合力,如在职党员活动指导站形成三级工作网络,正、副站长深入26个居民区,定期组织开展以在职党员为骨干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有效地凝聚了社区在职党员,增强了党员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同时,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建立了工作例会、分工负责、联系报告、考核评议、工作保障等制度,调动了社区单位和党员参与社区“四性”事务的积极性,增强了党的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凝聚力,提高了街道党工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驾驭能力,形成了“街道党工委领导,各方广泛参与,整体合力推进”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为社区建设整合了各类资源。我们通过各载体的运作,整合社区资源,拓展为民服务的途径,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如在新华书店长宁区店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较早地开办了社区“新华书苑”,把文化食粮送进社区,受到居民的好评。又如以社团组织、民办非企业作代理,以社区民间服务队伍为实体,推出了居民个人事务代理制,为居民提供40项服务项目,既满足了居民的需求、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又增强了社区居民和单位的主人翁意识。
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搭建了舞台。我们在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求。如群众团队活动指导站结合居民的喜好,组建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志愿服务等三大类109支团队,先后举办了“凯桥之春”、“千人捐帮千家”等文艺演出。知识女性工作站还吸纳刚转化的“xx功”练习者参与活动,依靠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使他们重新融入到社区大家庭中。又如在优化社区环境、丰富社区文化的同时,我们利用社区单位和社区各种资源,分别参与社区法律顾问室、司法信访综合服务窗口的活动,为社区依法决策、为居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居民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的主要成效和体会
10年来,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凝聚力工程”的深化,使街道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经济持续发展,2002年税收达到1.2亿元;保持“文明社区”称号,至今已建成文明小区33个,70%以上的居民生活在文明小区当中;有力推进社区党建工作,2000年10月,国家民政部发文推广华阳的社团党建经验;2002年,在全国党建研究会社区党建工作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上,街道党工委介绍了社区党建工作经验。
同时,“凝聚力工程”的深化,扩大了居民群众的受益面。10年来,我们始终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扩大居民群众的受益面,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关心居民群众的就业、动迁、拆违、绿化以及助学、助老养老等问题,化解了一大批社会矛盾,解决了大量的实际问题,改善了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另外,“凝聚力工程”的深化,增强了居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认同感,并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在1998年抗洪救灾中,居民群众主动奉献爱心,一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