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山东省|(3)
业。到~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1%提高到40%。继续抓好生猪生产,重点增加优良“三元杂交”和配套系瘦肉型猪的比重。大力发展食草型、节粮型畜牧业,加快肉牛、肉羊的发展步伐,发展适度规模饲养,努力提高品质和产量。稳定肉鸡生产,扩大其它优质禽肉生产,注重发展水禽养殖。控制蛋类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水平,积极推动蛋类加工增值,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效益提高转变。突出发展奶业,在不断增加养殖数量的同时,加快品种改良,提高整体产奶水平。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快调整饲料生产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专用饲料生产,依法加强饲料和善药行业管理,建立完善饲料质量和善药残留检测体系。加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完善动物疫情诊断监测系统,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流行。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工作,加快制定畜产品卫生管理的配套法规和卫生质量标准,将畜禽产品生产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推进绿色畜禽产品生产。到~年,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县市建设成为无视是动物疫病区。加快胶东半岛无规定疫病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完善生产加工销售体系,提高畜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沿黄地区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秸杆资源,积极发展牧草和饲料作物种植,实现草畜同步发展,建成优质高效的沿黄肉牛、肉羊产业带。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和草养畜为主要目标,大力开发草地资源,加快发展肉牛、肉羊和奶业,逐步建成我省重要的优质畜产品和牧草生产出口基地。
水产业,要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坚持海洋渔业与淡水渔业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当前与长远结合,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加工水平,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走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子。海洋渔业要进一步稳定近海捕捞,大力拓展远洋渔业,采用工程和生物技术,有计划地培育和保护近海
渔业资源,重点发展海水增养殖业,搞好水产品精深加工,逐步实现科学化开发、集坍化经营、产业化生产和系列化服务,建成布局合理、优质高效的海洋渔业生产体系。淡水渔业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重点发展名优珍稀品种养殖,推动生态渔业工程建设。力争到"十五"末,把山东境内黄河沿岸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效生态渔业经济带,东平湖、南四湖和鲁中南地区的大中型水库,要以增殖放流和"三网"养殖为主,实现精养高产。加强水产良种繁育及扩繁技术体系建设,搞好优良屈种的提纯复壮及名特新珍稀品种的繁育和更新换代,健全良种推广服务体系,提高优质良种的覆盖率。加强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体系建设,重点强化对主要病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应用。依法加强海洋国土渔业资源和水域的综合管理,完善浅海滩涂、内陆大水面可持续利用养殖技术体系,严格控制水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继续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措施,重点培育和发展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对省级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原料采购、设备引进、产品出口、企业改制、科技创新、税收政策、投资融资等方面积极帮助和扶持。继续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
企业管理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能力。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进行结构调整、资产重组,按市场机制逐步组建成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实现优势企业的低成本扩张。积极支持和引导国内工商企业和国外资本投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领域,利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引导乡镇企业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鼓励个体经营业户从事农副产课加工、储藏、保鲜和运输业。继续完善龙头企业加生产基地和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订单、合同等形式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合理确定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探索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利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组织起来,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政府部门要尊重企业和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搞好信息、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的服务,规范市场行为,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全省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打破传统农业的区域封闭格局,着眼全国、全球大市场,立足当地资源条件,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路子,构建全省大农业的新框架。
东部沿海地区,要发挥资金、技术和地理优势,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发展水产品、果品、蔬菜、花卉等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创汇农业,逐步建成我省乃至全国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形成全省外向型农业的龙头,辐射和带动中西部地区更好地拓展国际市常
大中城市郊区,要发挥区位优势,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农产品需求为重点,大力发展以蔬菜、果品、水产品和畜产品为主的城郊农业,积极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实行大环境绿化,小区域美化,把城市郊区建成城市居民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短途旅游基地。
鲁西平原地区,要充分发挥地广人多、开发潜力大的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逐步建成我省优质粮棉油和牧产品基地。
鲁中南山区,要进一步开发丰富的山区资源,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规划,立体开发,多层次增值;突出发展名特优新果品和天然无公害畜禽产品,积极发展林木和蔬菜,建成我省特色农业基地。
黄河三角洲地区,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实施深层次高水平开发,重点搞好"高效农业生态经济区"、”百万亩生态林"和"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等生态项目建设,适度扩大粮食优质专用品种、优质牧草和优质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