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报社的实习报告


    于健东,读报参考小组组长。
    报告内容:
    尊敬的院领导,尊敬的报业集团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全班同学以及我们小组感谢报业集团的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个宝贵的机会,同时感谢《读报参考》编辑部的编辑老师们对我们的热情招待和巨大的帮助。谢谢!
    在刚刚结束的大三专业认识中,我们组十分幸运,连续三个星期参加了国内著名刊物——《读报参考》的活动,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们在《读报参考》的短短几周,编辑部老师们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冷静、执着的思维方式,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等,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编辑部老师们不仅为我们的提供了单独的办公室,而且在日常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无私的帮助,使我们的得到十分~顺利地完成。在这里再次由衷地感谢《读报参考》编辑部的编辑老师们。谢谢!
    以下是关于我们组的报告:
    一、《读报参考》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未来:
    一).历史:
    成立时间:
    《读报参考》创办于1986年8月25日,刊物原来叫做《吹风与信息》,是原青岛日报社的一份内部刊物。
    其编辑部前身为青岛日报社资料室,负责管理报社的刊物资料等及报纸文摘版的编辑工作。
    《读报参考》试发行时,为每份单页四版,每期一百份,在报社内部免费发行。后来逐渐增至16页,又增加到32页,最后到目前的48页。
    当时主要刊登社会信息、政策规定、新闻线索、外报动向及部分有参考价值的文章资料,发行范围只限于报社的编采人员,后来又逐步扩大到报社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及全市新闻干部。
    1991年,扩充了刊物的部分内容,更名为《读报参考》;
    1991年3月18日,《读报参考》经批准正式在省内发行;
    1991年7月15日,《读报参考》半月刊正式创刊。
    经过两年成功运转,到1993年7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读报参考》开始向全国发行。
    99年到2000年,发行量成倍增长,期发行量达45万份。
    ~年改为旬刊,每月三期。
    二).现状:
    目前编辑部共有21人,主要负责《读报参考》的编辑出版工作,此外,还负责管理报业集团资料室,和集团内部信息的录入处理。
    《读报参考》的读者定位是“关心实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办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绍时事新闻资料”。
    目前,《读报参考》每月三期,印刷点除青岛外还有柳州、兰州、南昌三个分印点,刊物发行到全国200多个大中小城市。
    目前,在稳定现有《读报参考》的宗旨、读者群及发行量的同时,编辑部正在积极组织年轻编辑创办一份新风格、新读者定位的试行刊。以进一步开拓读者市场,细分读者群。
    二.的具体内容:&nb一).市场调查:
    在正式进行编辑之前,在编辑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组进行了有组织的市场调查。在栈桥、百盛、火车站附近几个比较繁华的地段,对不同报刊摊位和不同年龄段、身份特征的人群进行的随机调查,我们获得了很多关于《读报参考》的市场定位的准确程度、读者评价、改彩版前后的销售状况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第一手信息,并对目前青岛刊物市场的大体情况有了初步认识。
    [1][2][3][4]下一页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专业实习报告 下一篇:报社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