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2)
2014-02-24 01:27
导读:(三)下阶段“双建设”工作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不能只看到现阶段文化阵地建立起来了,工作就算完成了,我们要对“双建设”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三)下阶段“双建设”工作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不能只看到现阶段文化阵地建立起来了,工作就算完成了,我们要对“双建设”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充分的认识,积极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全面落实“双建设”工作。
1、充分认识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要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以及弹性大、易反复、不进则退的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增强信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封建迷信思想较为严重。近年来,尽管加强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但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村封建迷信思想仍较严重,农民烧香拜佛、求神问忏现象较普遍。特别是农村的老龄妇女,一部分人已成为封建迷信思想的信仰者、束缚者和传播者。虽然通过前几年坚持不懈地清理非法庙宇,封建迷信的“硬件”大大减少,但农民心中的“庙宇”一时还难以拆除。(2)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空虚。现在绝大部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十分贫乏,除了家中的电视机外,很少有其它可资精神文化享受的载体。农民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的意识不强。农村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文化水平偏低,大多数是文盲,很多连
广播电视都听不懂、看不懂,其它的爱好基本没有,业余生活空虚,对烧香拜佛搞迷信活动很热心。我们开展精神文明活动,就要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重在解决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方面的问题,重在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它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而渐进。
2、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性、自发性。精神文明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我们必须在观念创新上走在前面。这里要做到正确看待。其一,正确看待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工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长期以来,基层精神文明工作者习惯于把自己作为主体,把群众视为客体,其结果往往是我动他不动,我主动他被动。从思想方法上,多从“单相思”出发,首先考虑对群众进行什么教育,很少考虑群众有什么需求,往往造成工作缺乏针对性,甚至使群众产生逆反心理。强调精神文明工作的观念创新,就是要转变过去形成的思维定式和教育模式,努力做到心里装着群众,眼睛向着群众,多深入群众中了解实情,多听“原声带”,多体察群众的需求,多办实事,多向群众学习,让群众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客体变为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把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在平等交流中激发受教育者参与和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使教育生动活泼,入脑入心。其二是由单一灌输型方式向交流型方式转变。交流型方法是主客体互动型方法,在农村尤其有针对性,其特征是工作的主客体间地位平等,工作过程中信息双向流动,工作主体十分注重工作客体的信息反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自主意识不断提高,过去的“你说我听”,“我打你追”的方式容易引起群众的逆反心理,工作的实际效果也会受到削弱。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人们的心理特征,精神文明工作要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灌输的原理,由单一灌输型方法向交流型方法转变,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3、充分考虑群众需求的多样性与多层次性。从本质上讲,精神文明工作就是群众工作。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上、经济上的,也有精神上、文化上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围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在抓好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法制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反映时代精神、适应实践要求的新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教育,把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有机结合起来,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同时要不断拓展新领域,把经济建设、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内容融入到精神文明工作中。把由单一纯说教向多种载体传播转变。过去“一张嘴,一个本,一支笔”的工作方法已不适应今天的社会。在现代社会,传播速度快捷化、传播手段高科技化、传播途径多样化已成为信息传播方式的主要特征。在农村、社区,不仅寓教于乐,而且寓教于服务管理的多种活动之中,只有系统地运用多种多样的载体来做好说服、教育、引导工作,精神文明工作才能适应群众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二、狠抓落实,真正把农村“双建设”工作抓出成效农村“双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各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xx同志提出的“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又注重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在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上动脑筋、下功夫、见成效。1、提高领导重视的程度。各镇(街道)党委、政府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把“双建设”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要把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实践“xxxx”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任务,作为统筹发展的重中之重,切实担当起领导责任。要经常就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搞调查、出题目、交任务、压担子,为基层工作的开展创造政治条件和环境条件。各部门和群团组织要按照职能分工和工作特点,把基层思想道德建设、文化阵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强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和协调。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切实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积极参与,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双建设”的进度能按时完成。同时,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让群众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中接受教育、享受实惠、感受文明。2、建立健全的制度。首先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把群众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重要信号。通过调研来了解情况,排摸本地的重点、难点和倾向性问题,查找根源,提出工作意见。其次要建立健全基层建管责任制。要在理顺条块关系上,分解工作任务上,落实责任单位上建立健全“建设”和“管理”两个方面的工作责任制,把责任细化到人并签订相关的
责任书。特别是各级
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谁批准、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并严格履行管理职能追究制度。 3、加大资金投入的强度。要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文化经济政策,加大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要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个人捐资、社会筹资、银行融资、引进外资、利用民资等多种办法,进一步拓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投资渠道,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实力较强的镇、街道要重在提高文化阵地的档次,完善文化阵地的功能,加强对文化阵地的管理。实力较弱的镇、街道要花少钱多办事,力争消灭文化阵地“空白点”。今明两年,市财政将安排10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镇村文化设施建设和农村文化示范户的补助与奖励。各镇、街道虽然都制订了相应的补助政策,但有的还比较勉强,我们要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要在资金上有充足的保证,镇里出台的政策能高就尽量高一点,如果有困难的那么已经承诺的一定要兑现。4、完善有效运作的工作力度。要建立健全动态分析反馈制度,摸准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要建立健全检查考核制度,把“双建设”工作列入镇村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镇、村文化活动阵地建成后,要特别注重作用的发挥,要按照不同层次群众的需求,科学设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今年年底前,市里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各镇、街道的“双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将给予表彰奖励。5、拓展宣传覆盖的广度。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传播快、覆盖广、受众多的优势,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形式,积极宣传各地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先进典型来宣传群众,激励群众。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针对城乡基层存在的各种不良风气,批评和揭露各种缺德行为,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用反面典型来警示群众、教育人民。要充分调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分阶段、有重点地介绍各镇、街道“双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形成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良好态势,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6、挖掘典型示范的深度。发挥模范典型示范作用,用活生生的例子来具体地、有效地指导这项工作的开展。通过典型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可以不断巩固、提高、扩大“双建设”的成果。要提倡和推广“特色文化村”、“文化示范户”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建设“一镇(街道)一品”、“一企一品”、“一村一品”等特色文化。许村镇在树典型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许村镇塘桥村的“首届民俗文化艺术节”就是一个典型,(民俗节情况)。其他镇、街道也要努力工作,确定1-2个重点村,抓出亮点,形成特色。7、保持常抓不懈的工作力度。各镇、街道要认真部署,精心安排,保持常抓不懈的工作力度,既要克服畏难情绪,又要防止急于求成;既不能畏缩不前,也不能抓抓停停。坚持战略目标战术化,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地去拓展,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走过场。坚持长远目标阶段化,“一个口号叫到底,年年都有新举措”,在充实新内容的基础上,抓巩固提高,抓延伸辐射。坚持运行管理制度化,在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中,制定切实的制度保障措施,进行严格的督促检查,把“双建设”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同志们,“双建设”工作是加强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贯彻“xxxx”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我们务必要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以实际行动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出力,以实际成果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