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规划(2)
的村级十个提灌站改造,渠道改造40km;菜区生产用蓄水池40口,近12000m3;
⑶、益民工程:按“统一规划、政府补助、农户主办、产权民有、利益民享”的原则,重点抓好以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为主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一建六改”工程,即建一口沼气池,配合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改房,核心区(骑龙村、柏树村)从~年起开始实施生态家园建设,~—~年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800口,并配合六改工程,在~年基本实现村域沼气化,以满足无公害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并全面开展提高农民综合文化素质、卫生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精神文明建设,使整个核心区农户生产、生活等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打造成为都市农业的示范区。
四、投资概算
1、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水渠40km,建设水池、栏田堰40口,计划投资70万元。
2、改良土壤800亩,计划投资40万元。
3、安装杀虫灯80台,计划投资16万元。
4、整治菜区公路15km,计划投资30万元。
5、实施院院通工程,建设入户便道60km,计划投资90万元。
6、实施沼气工程,计划建池800口,投资240万元。
7、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站,配备检测设备,计划投资15万元。
8、技术及无公害标准体系
培训、产品认证投资20万元。
9、扶持专合组织投资10万元。
10、建立无公害蔬菜超市及配送体系,计划投资500万元。
11、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计划投资8万元。
上述各项共计投资103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08万元,其余由农民和业主自筹。
五、效益分析
以艾叶蔬菜产业化核心示范区为主的基地建成后,可以新增菜地面积2000亩,增加蔬菜产量0.8—1万吨,大面积实施无公害生产,必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面积的扩大、基础设施的完善、技术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产量的提高,可增产0.8—1万吨,增加产值288—360万元,加上实施无公害技术、用肥沼气化、安装杀虫灯,能减少用水、用肥、用药成本,加上专合组织、龙头企业、市场化运作等,能提高蔬菜的附加值和价格,农民收入肯定会增加,人均增收220元以上。
2、社会效益:能满足和服务于自贡市建设大城市发展需要,保证市场供应,特别是发展无公害蔬菜,能满足市民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保证市民吃上放心菜;广大农民能从建设中受益,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难以办到的事情,能极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证蔬菜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生态效益:沼气和杀虫灯的利用,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减少化肥和
化学农药的施用,可减轻农业污染、保护天敌,必将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六、保障措施
㈠强化领导,健全管理机构
蔬菜产业的发展是实施都市农业战略的一项基本内容,以艾叶镇为核心的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是发展蔬菜产业的龙头项目,对于加快都市后花园建设、实现农民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大力引导和扶持蔬菜产业的发展,把蔬菜示范基地的建设作为实施都市农业战略的一项重点工程,像抓工业园区的建设一样抓好蔬菜示范基地的建设。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强化服务意识,对基地建设主动配合、服务到位,急基地之所急、想基地之所想,主动想办法、出主意、活机制,大力支持、协调、配合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健全的机构和灵活的机制是加快蔬菜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关键。因此,区委、区府决定成立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区蔬菜产业化工作。
㈡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改善投资环境
水利、道路等农业生产的直接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间接基础设施,在蔬菜示范基地,特别是核心区应优先加强建设,以提高基地生产综合能力。政府在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整合投资的基础上,要切实增大和保证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㈢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建立专合组织
各级党政和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市场环境、投资、税收、用地、信贷、技改等多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重在提高其经营能力和水平,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带动提高全市蔬菜产业化水平;同时,要加强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指导与培育扶持,让其在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蔬菜产业区域布局及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水平。
㈣建立健全支撑和保障体系
加强和加快质量安全体系、农业执法、市场网络体系和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等配套体系建设,逐步发展成为行政监控为主,行业监督为辅的保障体系和国家服务体系为基础,企业服务体系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
㈤配套政策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中央的各项优惠政策全部兑现到户,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区财政安排20万元启动资金。
3、在示范基地建设期,市区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与银行信贷捆绑使用,并保证资金的按时,全额到位。
4、中央、盛市、区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农业综合开发、新村扶贫等项目资金,根据项目情况优先切块投入示范基地。对基地申报国家、盛市的相关项目,市、区有关部门应优先安排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