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作计划 | 大学工作计划 | 班主任工作计划 | 班级工作计划 | 行政工作计划 | 安全工作计划 | 部门工作计划 | 医务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机关单位 | 寒假计划
教师工作计划 | 小学工作计划 | 团支部工作计划 | 个人工作计划 | 培训工作计划 | 卫生工作计划 | 销售工作计划 | 后勤工作计划 | 半年工作计划 | 农村农业 | 暑假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工作计划 | 学生会工作计划 | 德育工作计划 | 工会工作计划 | 财务工作计划 | 社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范文 | 学习计划 | 办公室工作计划 | 党支部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9)

。现行的建制乡要创造条件实现建制镇。
    要把工贸小区和小城镇建设作为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乡镇二、三产业向小集镇集中,在小集镇形成稳定的产业群。尤其要抓好XX镇、XX镇、XXX镇、XX镇、XX镇、XX镇六个中心城镇建设,以带动全县小城镇建设迅速发展。
    2、交通建设
    规划期内,交通重点是提高各级公路路面等级,满足交通需求,各乡镇公路主要干道宽度要达到9米以上,各次干道宽度要达到7米以上。到2010年,计划维修省道48.2公里,对县道渡口改桥2座,改建公路99.7公里,乡路改造136公里,新建3.045公里,村道改造338.208公里.新发展10条线路,使沈阳西部工业开发大道直修辽中。
    “十一五”期间,计划新建6个乡级客运站,交通运输的各种车辆更新换代。拟建一个GPS平台,营运车辆全部安装GPS系统,实现监控管理现代化。
    “十一五”期间,我县交通建设要实现纵横交错、南北贯通的交通网络,实现县域内半小时经济圈。积极努力,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沈阳地铁客运一号线一、二期轻轨铁路铺设到辽中,筹建辽中货运铁路专线。
    3、能源建设
    供电:2010年之前,要对全县低压线路全部进行改造,拟在辽中镇新建热电厂一座,增大供电量。全县供电总容量由现在42万KVA增加到60万KVA,增长7%,充分保证全县生产、生活用电需要。
    供热:区别情况增加不同档次的供热设施,提高供热能力。由现在的131万平方米增加到175万平方米,增长33.6%。其它乡镇总供热能力达到75万平方米,使住宅楼区基本实现集中供热。
    4、水源建设
    积极发展小型高效、简易的净化处理技术,普及自来水受益人口。辽中县城确保日供水量2.5万吨。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建设不同档次的供水厂,满足镇内居民、群众自来水需求。
    5、环境保护
    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较完善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实行统一环境监督管理机制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增强和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一是进一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废水中COD、石油类、挥发酚和废气中的SO2、烟尘等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年减少10%;在工业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实现污染物全部达标排放。二是地面水环境质量按环境功能区分别达到国家标准,其中蒲河、细河水质达到国家确定的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新建一座垃圾处理常三是控制农业污染,降低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其残留量对粮食和经济作物及水体的污染,尤其在自来水水源地区域,更要严格控制。四是抓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植树造林,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要达到17%以上。抓好环城风沙治理,控制自然风沙扬尘。
    四、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调整布局,拓展发展空间。
    调整和优化辽中空间布局,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撤县建区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从战略定位方面着手,“十一五”期间,要加快与沈阳城市承接和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为一体的建设,要以我县工业新城为龙头,以沈阳西部工业开发大道为轴心,以新民屯不锈钢、杨士岗泵阀园为两翼,以5个重点工业乡镇为骨干,以沈盘公路沿线乡镇为载体,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协调发展。抓紧制定新工业城发展规划,生态、文化旅游规划,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白酒、稻米集团规划。要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以德邦不锈钢、泵阀、银丰铸造、九星线缆、辽冶重工等产业集群为龙头,推进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沈阳西部工业走廊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使辽中工业新城初具形象。基本实现沈阳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
    (二)加快体制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一是加快国企、集体企业转制步伐。未转制企业要加快转制,已转制企业要加强企业管理,不断提高企业效益。二是全力推进民营企业扩张,全力支持构筑民营经济板块。鼓励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嫁接、兼并、重组,使民营企业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优先发展高效、高产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依靠科技进步,选择推广先进技术及品种,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利用有限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实现速度、效益、质量的统一。四是努力创造经济发展良好环境。设立企业投诉中心和新办企业审批大厅。在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硬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我县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三)全面对外开放,要把对外开放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
    实施内外开放并举、走出去与引进来同步、开发国内外两个市场与开发两种资源并重、利用外资与扩大出口并举的方针,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层次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一是加大扩大开放出口力度,打造出口品牌。培育提高曲轴、减速机、工艺制品、服装、铸造等拳头产品,增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比重。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牢固树立工业立县这面旗帜,积极利用我县产业存量资产,选择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行业、企业、产品,加快资产重组与跨国公司合作。三是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以企业和产业集群为主体,充分利用境外市场资源和资本,推进多领域、多元化、全方位发展与合作。主攻东南亚、突破欧洲,以韩、日、新为突破口,以国内浙江、闽南等地为重点。四是进一步完善招商体制和优惠政策,实行绩效挂钩,奖罚分明;五是提前做好土地利用整体规划、调整、修编、占补平衡等前期准备工作。在新城区整理110平方公里土地,一期整理10平方公里。
    (四)推进重大项目开发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始终坚持工业立县的思想不动遥“十一五”期间,抓大项目、抓重点项目建设,仍然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十一五”期间,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达到20个。
上一篇:市粮食局2005年粮食经济工作计划 下一篇:关于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工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