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7)
产业化进程,坚持把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科技进步摆在科技工作的优先位置。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牧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牧业。要大力推进种植业、农区养殖业、优良品种、耕作方式、规范栽培、科学施肥、速生丰产、科学养畜、饲料开发、病虫害及疫病综合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提高成果转化率和规模效益。
积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旗属企业、乡镇企业通过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联合与协作,建立技术依托单位。鼓励支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制定实施相应的技术开发规划和计划,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使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
第三节营造技术创新环境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进一步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完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现有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宣传科技人员“求实、创新、奉献、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先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要继续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第五篇坚持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人口?资源?环境
第一节控制人口增长
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保持全旗低生育水平,逐步建立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政策法规完备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重点做好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加强生殖保健工作和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发展老年公寓、敬老院等社会公益事业,开发老龄产业。到~年,全旗总人口控制在14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
第二节加强国土资源管理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依法加强土地、矿产、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努力实现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保护耕地,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整理,加强土地垦复,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合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确保全旗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重视矿产资源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减缓耗竭性资源的消耗速度,推行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发展气象、地震和测绘等事业。
第三节加强生态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快荒山造林,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对公路、河渠、堤坝沿线进行植树种草、绿化美化,建设“绿色通道”。切实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防止乱采滥伐等工作。采取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等措施,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到~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平方公里,退耕还林还草55万亩。
第四节保护治理环境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监测制度,实行排污总量控制。把防治工业污染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重点在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使工业污染排放达到规定的标准。加强水资源保护,抓紧治理水污染源,削减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有效控制有机物排放量。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推行垃圾无害化与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理。强化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综合治理。开展农村环境监测,重视防治乡镇企业污染源,以及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带来的农村化学污染。开展环保教育,完善地方法规,加强执法监督,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第六篇改善人民生活
第十二章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努力开拓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初步建设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样化、保障制度规范化和管理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节多渠道扩大就业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大力度支持有市场前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倡自主就业、家庭就业、非公有制就业和季节性就业等就业方式。努力开拓国际国内劳务市场,扩大劳务输出。加强在职和再就业培训力度,提高职工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引导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提高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力争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继续实行自谋职业的小额信贷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推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第二节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依法扩大养老保险范围,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调整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农村养老保险的运行,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按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模式,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医疗保险费用分摊机制,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发挥商业保险对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作用。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完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深化农村牧区救济制度改革。推进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
第三节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发展社会福利、救济、优抚安置和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社会保障对象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作用。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加强对捐助资金的监管。重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加强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