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创新教育课题阶段总结(2)
学生的智力创新能力,让他们获取成功的学习经验;更要从道德层面上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失败的痛苦,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把创新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创新的过程中
我们认为:创新教育的“着力点”应该是在过程中坚持创新。立项时的“实验”二字在去年10月的市教科院会议上,改为了“”,这就意味着,初中创新教育应全方位,大面积地投入到之中,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践行创新,不让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落空,针对中的“实”字,我校课题组明确提出了“~空”,一是在的时空上不留空白;二是在阵地上不放空炮;三是在的机制上不说空话;四是在的关键处不挂空档;五是在的进程中不行空路。
1、在的时空上不留空白
我校创新教育的时段,大至分为四个阶段
(1)开题起步阶段(2002.12~2003.7)
我们以学科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申报立项,当时确立了六个学科共8个子课题为创新研究项目,并确立了在六个班开展实验,还成立了科研处,确定双周六上午为创新
教育学习研究固定时间,形成了系统的实验方案。
(2)实验运行阶段(2003.3~2004.7)
根据学科与课型的不同,不断地,反复地探索,创新了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如语文学科的个性化作文指导:启发——激趣——引导——动笔——互评,精读课文教学的“导——悟——创——评”;
数学课思维为主线的“准备——发现——探究——质疑——应用——延伸”;物理课的八步教学模式:设疑——操作——观察——小结——质疑——讨论——解疑——归纳;
化学课的问(激活思维)——动(~互动)——探(探索求知)——导(归纳引导)——创(应用迁移);
音乐课的兴趣感知——模仿感悟——参与体验——创新展现等。课题实验涵盖了大多数学科,涉及到绝大多数教师。
(3)全面阶段(2004.9~2005.7)
是全面推行、全员参与,全方位阶段。即在全体教师中推广模式,通过讲、说创新研讨课,写创新、创新反思论文,召开学科创新说课听课研讨会,举办创新论坛、创新、创新反思讲座,不断调整完善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全面摸索新的创新策略。
(4)攻坚结题阶段(2005.8~12),随着的深入,借助研讨会召开,利用省级新课题立项,我们发现学科创新中的国家级课程、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以及活动性课程、展示型课程、研究性课程之间是有共性的,相对学科型课程内容而言,完全可以打破教材的束缚,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这三类课程均以活动贯穿始终,并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尝试过程,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大这三类课程特别是综合活动课程的研究力度,另一方面以综合活动课带动学科课的研究,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随着创新课题深入开展,开放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给了“自主、合作、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空间,我们相信,到结题时,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获知过程的开放性,教师评价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开放性,会成为创新性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
我校创新教育的空间可谓面面俱到:
一是科科有课题。语文有“作文个性化与阅读个性化”、“生活源泉与个性化发展。”数学有“探究式学习研究与实验”、“课堂教学中求异思维研究”、“
英语课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物理合作学习研究”、“
政治途径研究”、“音乐地方特色研究”、“
美术乡土教材研究”等。
二是班班有研究。开题之初,我们只确定在三个年级共六个班中开展实验;实验运行阶段,就扩大到八个班;到今年初,已发展到全校24个班。
三是人人都。创新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我校107个任课教师都参与其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子课题,个个都有整套的方案计划、过程记录、阶段与反思,呈现在与会者面前虽然难免有些粗糙、简单,但仍能反映出我校创新教育教学的整体状况。
2、在的主阵地上不放空炮。
勿庸置疑,创新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让创新在主阵地上放空炮,我们的主要作法是三条: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培养创新能力。
如文科教师巧用“三境”培养创新: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提问;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交流情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思维。
又如理科教师培养创新学生的“三性”:有的采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有的采用“一题简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有的采用“一题优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2)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培养创新能力
主要是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三类创新性思维:
如理科主要采用“大脑激荡法”、“反问法”、“分散法”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文科主要采用“图像法”、“变换法”、“情境法”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综合学科主要采用“设想法”“追踪法”“类比法”训练直觉思维。
(3)以个性化发展为重心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如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作文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理科实验个性化,信息技术个性化,综合个性化,体音美特长个性化训练等都收到了较好效果。
3、在机制上不说空话
(1)增设保障机制。首先是组织保障。自2003年春季起,学校增设了科研处,配备了一名主任,落实一名副校长专门分管;其次是时间保障。常规教学本来就时间紧,要